偏光片市场供不应求,全球厂商都有谁能分一杯羹?
大陆地区「偏光片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已从2018年下半年持续至今,并且有部分业内人士认为,这种需求吃紧的状况将会持续到2022年,而其中的需求是巨大的,大陆、台湾和日本的厂商都在争取这块蛋糕。
这场偏光片热潮的源头虽然和以"京东方"为首的大陆面板厂持续扩大产能有关,但也与近年来偏光片行业激烈的淘汰赛息息相关——不少厂商纷纷退出转型,才带动这一波的供货吃紧趋势。同时,偏光片原材的紧缺也为这一现状添了一把火。
偏光片组成子薄膜之一的非TAC薄膜(如丙烯酸,PET和COP薄膜)的供应将比需求短缺16%,未来新产线的增加也只能防止供给缺口的进一步扩大,短缺水平将保持在15%。
而近日,市场更是传出"诚美材"针对部分大陆面板客户调涨价格,涨幅高达5%~10%,而这也是偏光片的首次涨价。
对于偏光片涨价一事,"诚美材"董事长何昭阳表示,大陆昆山奇材的确涨价,目前产能供不应求,因此还委托了台湾"诚美材"和"盛波"代工。
|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目前国际各大厂商之间的战局如何呢?|
据了解,"日东电工"目前的市占率依旧可达23.1%左右,年产能达18000万平方米,其次为"LG化学"市占率18.6%,年产能14500万平方米,排名第3大为"住友化学",市占率17.2%,年产能为13400万平方米。
这三家厂商在2018年产能都超过1亿平方米,属于全球一线厂商。与此同时,在深圳的中川实业整合了市场占有率第一、第二的"日东电工"及"LG化学"两家的偏光片资源为内地的液晶模组及广大用户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及服务。
紧随其后的是"三星SDI"、"诚美材"、"明基材"以及"力特光电",其中的"三星SDI"和"诚美材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10%。并且部分业内人士已经注意到,台湾地区厂商"诚美材"和"明基材"利用地理优势和价格优势,已经迅速取代了日本厂商在大陆市场的地位。
2018年11月,台媒就曾报道过:为了争取客户,台湾偏光片厂家有意西进,在大陆设厂。"诚美材"在中国昆山厂出货的偏光片已占其整体营收约3成,而2019年昆山厂第2条产线量产之后,因产线宽2500mm,昆山厂整体产量将超越台湾厂的4条产线。
而公司称,"诚美材"在中国大陆设厂,除已有的昆山厂扩充第2条产线以及筹建中的咸阳厂之外,不排除会在其他地点继续设厂扩产。预计明年公司的产能将可望提升至8400万平方米,增幅达3成,市占率也将超越三星SDI。
同时大陆厂商"盛波光电"与"三利谱"方面也展开了扩产行动。
有关人士透露,"盛波光电"去年的年产能达1550万平方米,今年更将增至2050万平方米,2020年的扩产目标则为3650万平方米,增幅达到135%。
而相较于"盛波光电","三利谱"方面的年产能已经超过2000万平方米,已投入运营的偏光片产线共计5条。目前,公司的客户也已覆盖了"京东方"、"华星光电"等一线面板及模组厂,大众证券报甚至表示:按照行业格局推演,"三利谱"的未来潜在收入空间有望达50-100亿元。
据相关业内人士观察,虽然中国偏光片厂加快扩产脚步,不过中国面板产能开出的速度更快、规模更大,因此若日后日韩厂未加入扩产战局,偏光片在短期之内,仍将是处于相对吃紧的状态。